查看原文
其他

攻克CNS顽疾,新药研发狂飙起来!——第四届中国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成功举办!

药时代团队 药时代 2024-04-20

正文共: 9959字 52图

预计阅读时间: 25分钟

▶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么多同药们都奋斗在CNS新药研发的前线!我不再感到孤独和孤单!

▶ 做AD、PD就好比去摘皇冠上的明珠!“摘明珠”的心要有,但先得保证不能倒在路上!

▶ CNS就像一个黑箱,CNS新药开发就是将手放在黑箱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最重要就是建立标准!

▶ CNS新药研发面临四大挑战,就是动物模型挑战、临床诊断挑战、Biomarker挑战、临床试验挑战!

▶ 在CNS药物开发过程中,血脑屏障就像一扇门,门内是有效性,门外是安全性。即使进入门内,药物在大脑内的分布大多是未知的,这时疗效与副作用各占一半!

▶ CNS新药研发,需要回归基础研究。梳理其分子机制在整体的作用,才可能再一次推动CNS新药研发的大发展!

▶ CNS新药研发的突破需要政府支持+大量资金注入!

▶ Biotech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先想的事情不是要如何做好商业化,而是想要不要商业化!

▶ 经济好时,大家蜂拥IPO、买楼、买厂;经济不景气时,大家开始卖楼、卖厂。这是一条学习曲线,如今国内也在经历这一过程!

▶ 一级市场融不到资,二级市场上不去的情况下,合作是唯一出路!

▶ Biotech的战略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核心技术平台,二是自己的IP!

▶ 起点重要、终点重要,拐点也重要。全球CNS新药研发的拐点或已来到!

▶ 传统疾病模型极大影响了CNS药物靶点以及药物开发!

▶ CNS动物模型研究,道阻且长!

▶ 临床上CNS最难的部分就是诊断!

▶ CNS新药研发相较于目前热火朝天的肿瘤药物开放,相差甚远!

▶ Biomarker在CNS新药研发中至关重要!

▶ 药效问题并不一定都是血脑屏障的“锅”!

▶ CNS疾病可能不是单一靶点可以解决的问题!

▶ 大脑就像计算机的储存器,退行性疾病可能就是存储读写功能报错!

▶ CNS新药研发企业要确保手上的证据充分并与药监机构积极沟通!

▶ 面对CNS的困境和挑战时,业界应该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困难与机遇并存!

▶ 让社会意识到CNS是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危害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

▶ 呼吁社会全体以及政府的关注,加大投资,以减轻未来公共卫生压力!

▶ 以AI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建模来重新定义脑疾病的数字病理模型!

▶ CMC也可能成为瓶颈,降本增效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 博腾就像是一座天然的桥梁,连接彼此!

▶ 分享交流合作,共筑健康天下!药时代,一起来!

起点重要、终点重要,拐点也重要。回顾最近两年,全球CNS新药研发的拐点或已来到。2021年6月7日,Biogen和卫材联合研发的AD药物Aducanumab(阿杜那单抗)获FDA加速批准,距离上一次AD新药获批时隔17年。2023年1月6日,Biogen和卫材研发的AD新药Lecanemab(仑卡奈单抗)获FDA加速批准,Lecanemab主要针对早期AD患者,可显著清除淀粉样蛋白沉积。2023年5月12日,FDA批准大塚制药和灵北联合开发的Rexulti(brexpiprazole,依匹哌唑)扩展适应症,治疗由AD引起的痴呆所导致的激越症状。这是FDA首次批准用于此适应症的治疗选择。接连几款新药的获批,或预示着CNS新物研发“狂飙”的开始?2023年5月27日,星期六,由药时代主办、博腾股份战略支持的第四届中国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在上海顺利举办,圆满成功!现场高朋满座,大咖云集,25位专家齐集一堂,以“攻克CNS顽疾,新药研发狂飙起来!”为主题,以探讨“攻克之道”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切磋探讨。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金句频出。在时而兴奋、信心满满,时而沮丧、又回到原点的过山车式的错综复杂心情的背后,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新药研发能够狂飙起来的浓浓的期盼!现场最令人感到鼓舞的一句话就是: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么多同药们都奋斗在CNS新药研发的前线!



▼▼高朋满座,齐聚一堂▼▼


 


本次闭门会由药时代创始人、肝病新药联盟联合主席兼秘书长郭劲松博士全程主持。

在开场致辞中,郭博士首先热情洋溢地欢迎25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利用周末时间出席会议,衷心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之后,他介绍了交流会颇具特色的流程和环节,包括(1)为了与老朋友相会、与新朋友相识而专门设计的【破冰1+1】环节;(2)探讨过去一年里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痛点、焦点问题、行业趋势的【头脑风暴】环节;(3)在温馨轻松气氛中进一步分享交流、切磋合作机会的【“我和我的药时代”晚宴】环节。

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系列活动得到了中国CDMO领军企业博腾股份的大力支持。博腾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居年丰先生受邀上台致辞。

居总在感谢了各位来宾后,分享了CNS疾病带给个人的真实感受,之后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讲述了国外同行的三个忧虑:(1)资本寒冬何时好转?;(2)上游供应链全在中国,欧美行业和企业容易被“卡脖子”;(3)大数据模型、AI等新技术的涌现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冲击?对比国外同行的忧虑,国内又有哪些忧虑呢?CNS领域又有哪些难以攻坚的壁垒呢?他表示,希望在坐的各位嘉宾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希望每一位嘉宾都能收获满满,满载而归


在这个闭门交流会保留环节中,25位与会嘉宾先后利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作自我简介,又用一分钟时间介绍了自己工作的单位,分享了最新进展和喜讯。

会场里欢声笑语,掌声不断,圆满达成“与老朋友相会,与新朋友相识”的破冰目的。

▼▼嘉宾风采▼▼


 


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一直以来,“头脑风暴”环节都是历届闭门领袖交流会中的“重头戏”,也是会议气氛的“最高潮”。

在这个环节,嘉宾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和宝贵的实战经验。像第二届的“穿越寒冬”、第三届的“不惧百变病毒”,都是非常的精彩。此次头脑风暴环节共设置了四大话题,供专家们讨论交流,“风暴起来”!

话题一:CNS新药研发当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问题、困难有哪些?

辉瑞中国顾问

陆志红女士


率先发言的是来自辉瑞的陆总,她提出了四大挑战:(1)动物模型挑战,由于CNS疾病发病机制不清晰,导致大部分动物模型临床转化率低;(2)临床诊断挑战,目前在CNS疾病的临床诊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疾病,更倾向于一个症候群;(3)Biomarker(生物标志物)的挑战,在CNS疾病中具有biomarker的疾病进展相对顺利,反之,没有biomarker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依旧举步维艰;(4)临床试验挑战,相较于肿瘤,CNS疾病更具主观性,在临床试验中稍有差池就可能出现高安慰剂效应。

神济昌华联合创始人、CSO

 郭炜博士


郭炜博士根据本人从业经历对陆总的发言进行了补充。他有多年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以及产业界经验,对CNS领域,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传统疾病模型极大影响了CNS药物靶点以及药物开发,并以ALS(渐冻症)为例阐述了自己见解。

在他看来,ALS随着TDP-43相关疾病机制的出现取得了诸多新突破,但动物模型还多是用20多年前经典的SOD1转基因模型,即使SOD1亚型只占总ALS患者人2%,但TDP-43转基因模型在未表现出运动表型前就会发生死亡。包括神济昌华在内前沿研究机构和企业都更注重更合理的新一代基因敲入疾病模型,但该类模型却经常没有显著疾病表型,故CNS动物模型道阻且长

凯斯艾董事长、CEO 

庄永杰博士


深耕临床前动物模型研究的庄永杰博士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受外科医生父亲的影响,自己投身病理学事业,因为做过上千次解剖手术,所以自信“我或许会成为一名比较好的临床医生。

他认为,临床上面对CNS最难的是诊断。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也让他更加重视精准二字。就像老年常见疾病脑卒中,其致病机理虽然清晰,但在判定致病原因是血管栓塞还是血管痉挛导致的却很困难。

此外,庄博士提出了两个疑问。(1)用犬来做帕金森模型时,发生的周期性变化如何解释?(2)AD 模型中的黑质细胞只有减少70%时才能表达出症状,在此之前如何做到早期诊断?

神领锐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药学官 

童岗博士


童岗博士提出了CNS 新药开发的三大难点:(1)血脑屏障较难突破,抗体药物大概只有0.1%的的抗体可以进入血脑屏障;(2)相较与其他系统,脑部结构更为复杂;(3)单靶点还没搞清楚,联合用药等途径暂无法实现突破。童博士认为,CNS的新药开发相较于目前热火朝天的肿瘤药物开发,相差甚远。肿瘤领域中,各种ADC、PD-1、抗体的联合疗法层出不穷。而CNS领域中,还没企业去做Tau蛋白联合Aβ蛋白这样的多靶点治疗手段,缺少了交叉涌现的可能性。

索元生物董事长、总经理

罗文博士


罗文博士以索元生物在研新药Liafensine为例,为大家阐述了CNS新药研发中biomarker的重要性。索元生物于2017年从AMRI/BMS手中收购了liafensine的全球权益,作为一款潜在的“first-in-class”,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索元用了2年的时间找到了可用于预测liafensine药效的一个全新的biomarker后,迅速开展了国际多中心临床2b期试验(ENLIGHTEN研究),也是首个应用精准医疗的CNS临床试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ENLIGHTEN需要通过biomarker筛选患者的临床招募就是要跨过的第一个大关

蔼睦医疗CEO、董事

赵大尧博士


在赵大尧博士看来,CNS的新药研发需回归基础研究

上世纪90年代,CNS领域迎来一波大发展,其缘由是当时人们明确了神经递质的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步。

而如今CNS再一次滞后,是因为大脑的复杂绝非单纯的一个分子、一个基因就可以解释的。人类大脑有高级神经活动与低级神经活动之分,低级神经活动的疾病往往容易解决,比如疼痛、睡眠;高级神经活动需要回归基础研究,梳理其分子机制在整体的作用,才可能再一次推动CNS新药研发的大发展

阿斯诺来创始人、CEO

周显波博士


周显波博士则认为CNS新药研发的突破需要对CNS生物学和疾病机理的科学上更深入认识,需要政府支持+大量资金注入

美国从70年代立法解决癌症问题以来,用了50年、1000亿美金才将肿瘤药物开发推至如今高度,而AD是美国在2012年才宣布立法解决的,资金支持21年才接近AIDS水平。其次,从临床试验的数量上来看,整个CNS领域的临床试验大概有30000多个,而肿瘤却有90000多个。如果说量变会带来质变,光看数据,CNS领域涌现新药的概率要远远小于肿瘤领域

另外CNS临床试验尤其是终点指标亟需创新突破

同时,周博士呼吁大家增进合作,基于数字化连续识别范式的认知评估、临床、影像和组学多维度数据来做可以及时早发现和疗效评估的biomarker/终点指标,促进CNS领域良性发展的生态,他本人也在身体力行。

布瑞迅药业创始人、CEO

付立杰博士


付立杰博士从病理和毒理的角度来尝试突破CNS“禁锢”,即人才的合作和学科的交叉。他认为目前的毒理研究都是循规蹈矩,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创新的余地,迫使从药理药效方面寻找突破口,而做药理药效时也需要动物和人体两方面的人才合作。

付博士对退行性病变是否真的能逆转治愈存在疑惑。对此他表示,在未确定机理前,既然想做神经退行性疾病,就要明确目标,是缓解症状?还是从机理上完全治愈?


鼎智生物董事长、CEO

王晓东博士


王晓冬博士认为,自1985年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成功以来,通过研究一个靶点建立标准,即发病机理,来治疗疾病成为主流。肿瘤能在过去10年得以高速发展,正是发现并逐步建立了“正确”的标准,即发病机制的清晰,如PD-1、PD-L1。而CNS领域疾病目前被认为就像一个黑箱,病因机制不清,诊断手段匮乏,呈现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业内在不明确AD发病机制的前提下,设定Aβ、Tau等靶点为主要病因(标准),为了这种可能性投资了40年,至今步履阑珊。

同时,王博士还表示,CNS疾病可能不是单一靶点可以解决的问题,过去几十年批准的治疗CNS领域疾病的药物多被证明具有多受体活性或多通路的特点。针对这些挑战,表型药物筛选是发现治疗CNS的最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表型药物筛选,有望发现多靶点或多通路协同作用的disease modifying药物,同时有助于发现新机制,进一步认识病因,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挚盟医药总裁、CEO

陈焕明博士


陈焕明博士有着深厚的药物化学背景,从事药物研发多年,涉及CNS、肿瘤、病毒三大领域,他以药物设计的角度来剖析CNS存在的挑战

十几年前,默沙东治疗偏头痛药物CGRP抑制剂Telcagepant因为肝毒性问题不得不终止研究,充分暴露了安全性问题。在CNS药物开发过程中,血脑屏障就像一扇门,门内是有效性,门外是安全性。即使进入门内,药物在大脑内的分布大多是未知的,这时治疗与副作用各占一半。

此外,CNS很多都是慢病,而慢病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如何平衡有效性与安全性,把控药物 ADME的性质等都是CNS药物设计研发方面的痛点

再鼎医药全球研发首席运营官

阎水忠博士


阎水忠博士幽默地将大脑比作计算机的储存器,退行性疾病可能就是存储读写功能报错

他指出CNS疾病并非只有退行性疾病需要关注,还有许多疾病都值得关注,比如:先天性脑部疾病和损伤性脑部疾病,刚刚获FDA批准人体试验的Neuralink(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就致力于此。另外,目前CNS新药研发的巨大挑战是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疾病机理还了解甚少,需要回归基础研究,同时鼓励跨领域和跨学界的合作对脑科学以及CNS疾病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的靶标和Biomarkers,为新药研发提供基础。

维泰瑞隆研发副总裁

管沉冰博士


管沉冰博士强调面对CNS的困境与挑战时,业界应该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在他看来,困难与机遇并存。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及新技术的涌现,小分子透过血脑屏障的难度大大降低,曾经稀罕的抗体技术现在成了“家家必备”。有了新技术之后,便可以尝试解决既往困惑的难题,例如动物模型的临床转化、biomarker的寻找等。

强睿生物CEO

王义鹏博士


汪义朋博士认为:CNS新药研发的失败率高,一个原因是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清。但,也有些药物,其作用靶点或其针对该靶点的治疗策略已经被众多实验质疑而仍然被推到临床,其失败其实并不意外,不能简单归结于机制不清。任何临床试验的失败又会加重大家对CNS新药研发的风险预期,潜在影响投资机构对CNS新药研发的投入

许多AD的抗体治疗的失败被归功于抗体通过血脑屏障通透性入脑太少。其实,如果抗体对靶标的亲和力和特异性较好,即使入脑少,但由于其半衰期长,脑中被消耗的抗体可以不断被外周血液中的抗体补充,是可以较好地达到治疗目标的。很多CNS抗体药物临床的失败,还是靶点或靶点的抗原表位选择的问题,而非单纯的抗体血脑屏障通透性差的缘故

AD的新药研发失败率高,一方面与其发病机制不清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临床试验周期长,缺乏灵敏的能比较客观检测认知功能的方法有关

由于种属差异,AD动物模型一般只能较好复制某一方面的病理变化,而不能模拟多数病理变化的进展。未来,基于人源细胞的模型,比如类脑、器官芯片、植入动物大脑的类脑模型等可作为补充,帮助解决模型问题

话题二:FDA、NMPA为代表的监管机构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元羿生物创始人、CEO

陈小祥博士


陈小祥博士表示,(1)监管机构在治疗目的上的划分,肿瘤作为高风险死亡因素,治疗目的是将其转变为慢性病,而CNS本身就是慢性病。(2)由于治疗目的的区别,呼吁监管部门应更加重视CNS药物的开发,呼吁CNS从业人员共同努力,让社会意识到CNS是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危害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

神领锐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药学官

童岗博士


童岗博士认为,CDE实际上是比较重视CNS疾病的。几年前童博士任职灵北时,曾帮助CDE完善AD相关的审评材料。至于FDA,他表示,药品的审评与审判员、审批环境有密切关系

话题三:如何加强多学科(例如生物技术、数据化、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存进CNS新药研发?

博腾股份董事长、总经理

居年丰先生


在居总的领导下,博腾股份紧跟数据化浪潮,旨在革新CMC,为更多CNS药物研发企业降本增效。居总透露,博腾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开展数字化平台,博腾数字化是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研发生产数据的收集,建立的一个模拟平台。围绕CMC和制造为核心,快速推进小分子的供应进程。

在居总看来,未来随着新药各个领域的推进,CMC也将成为瓶颈,降本增效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此期间,博腾希望推动整个CMC体系的革新,真正的将许多试验变成算法并通过博腾数字化模拟出来。

最后居总真切希望各个领域能一起突破,造福更多患者。

未名脑脑创始人、CEO

高妍女士


高总则是希望能以AI深度学习和大模型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建模来重新定义脑疾病的数字病理模型

她认为通过多维组学的数据,或可分析大脑病变基础。维度一,数字组学,包括:由无创的脑机接口采集脑电信号,磁共振数据的收集,脑磁的收集;维度二,行为组学,长期监测患者行为和症状变化,以及和脑疾病病理建立联系;维度三,基因和免疫组学。这三个维度的数据极其庞大,再利用AI进行深度学习对维度数据做信息整合处理。

同时,高总还介绍道,除此之外未名脑脑还在开展digital biomarker的发现、神经调控的物理治疗产品开发,以及通过数字化方式来优化疾病诊疗,减轻医保负担

索元生物董事长、总经理

罗文博士


罗文博士认为CNS药物开发过程中,大数据的处理相比肿瘤领域更具难度,这里的难度指的是对CNS领域的临床疗效大多是由主观量表的数据来呈现。这类主观数据有时与真实的临床疗效存在偏差,而使用多个维度由这类用量表产生的临床表型同上亿的基因型进行大规模的关联研究时,会使得大数据分析更具挑战。索元生物使用SNP芯片扫描、NGS、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学、游离RNA 转录组、脑电波、等多种技术寻找生物标志物,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的基于已知药物靶点以及其上下游已知信号通路基因寻找生物标志物的局限性。

罗博士还表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模式不仅依赖于单纯的人工智能数据计算,更是结合多学科的跨界研究,这对开发CNS biomarker 尤为重要,希望大家合作共赢,共同攻克这一难关

话题四: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CXO公司、研究机构、投资机构如何共襄盛举、合作共赢?

腾盛博药首席战略及财务官

李安康博士


李安康博士从投资角度和商业化角度提出三点:(1)大多数CNS管线都偏早期,欲俘获投资人芳心,需差异化;(2)国内外支付意愿不同,衡量商业化要因地制宜;(3)引起社会与监管部门对CNS疾病的重视,让人们知道CNS领域有着大量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从而吸引投资者和获得监管弹性。

挚盟医药总裁、CEO

陈焕明博士


就李博士所述的“监管弹性”问题,陈焕明博士认为,美国FDA在CNS领域对安全性要求很高,CNS药物的临床研究相对也比较难,在此情形下,更需要促进国际合作。另外对于Biotech而言,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一级市场融资困难,二级市场上不去的情况下,合作可能是唯一出路

祐儿医药CEO

张诚先生


张总深耕药物商业化30年,在这30年里,他见证了中国制药行业的起起伏伏。在他看来,目前行业整体偏冷,融资愈发困难,Biotech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明确是否做商业化

张总笑谈“AD、PD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欲摘珠之前可以四周观望一下那些被忽略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难治性癫痫、多动症等。其次,他认为在制药业这条产业链上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定位,即使每一家Biotech都想成为Big Pharma,也并非所有环节都要亲力亲为,应做好资源分配

最后,张总提醒中国药企:“先想的事情不是要如何做好这个商业化,而是想要不要商业化。

鼎智生物董事长CEO

王晓冬博士


王晓冬博士对此深感赞同,他回顾了美国70、80年代制药业的周期性变化:经济好时,大家蜂拥IPO、买楼、买厂;经济不景气时,大家开始卖楼、卖厂。这是一条学习曲线,如今国内也在经历这一历程生物医药创新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创业者和投资者一起持之以恒,聚焦聚力。王博士认为除了传统的风险投资模式,资金来源可以不拘泥于资本,可以与CRO/CDMO合作以服务换股权的模式(Equity for Service ,EFS)合作共赢,共渡难关。同时licensing in/out也是合作共赢的佳选策略之一

博腾股份董事长、总经理

居年丰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EFS模式也是博腾股份旗下的特色服务之一。居总认为,从经济学出发,专业合理的分工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Biotech的战略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核心技术平台,二是自己的IP。他认为,博腾作为CDMO,除了传统合作服务外,也可以在资金、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合作。

关于资源共享方面,博腾与国外许多明星Biotech、Pharma都有合作,国内外可进行非保密的信息交流学习。

此外,居总强调,博腾是一个天然的桥梁,链接彼此。博腾希望与与大家一起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复星医药战略产品发展中心副总经理

李梅女士


曾经涉猎多个领域的李总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享,(1)CNS研发费用投入高,“如何改进临床方法?”成为关键;(2)用AI手段部分替代全人的试验,或将降低企业成本;(3)内卷提高了研发成本,也提高了合作门槛。近年来,国内Biotech“野蛮生长”,欣欣向荣的同时带动了研发成本(患者紧缺、天价猴子等),这是吹泡沫阶段。如今想要寻求合作,寻找BD交易只能接受估值重构,这是去泡沫阶段,故寻求合作的时机至关重要

济民可信首席技术官

朱竞先生


作为首席技术官,朱总从数字化视角分享了一些建议:(1)以临床价值加市场来驱动研发,确保产品未来的商业价值;(2)定期复盘产品管线,结合license in和license out的方式来提升管线竞争力;(3)加强数字化在研发中的赋能和创新,多学科融合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赋予药物研发以更高的效率、质量与潜力,使之朝更精准与更高效的方向转变,降低研发周期和成本;(4)提高商业化落地能力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CSO资源,提高营销合规;(5)推进数字化新技术在企业经营全产业链各领域的贯穿,挖掘数据价值,赋能市场洞察、柔性生产、业务创新、供应链稳定、成本控制、风控稽核、信息安全等保障企业经营生态体系健康

博腾股份副总经理

王锐先生


有着在多家跨国药企领导销售这一丰富经验的王总认为,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逐渐严峻,CNS疾病也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负担。以上海为例,有30%的老龄人口,平均年龄高达84岁,而85岁以上老人的AD发病率为20%-30%,AD药物研发已迫在眉睫。呼吁社会全体以及政府的关注,加大投资,以减轻未来公共卫生压力。

青峰医药战略市场负责人

刘岩梅


对于刘总而言,每一款CNS新药都值得期待。在她看来CNS药物的合作应以共同开发模式为主,研发部门的打包也是一条BD路径其次,刘女士认为“摘明珠”的心要有,但先得保证不能倒在路上,满足任何一个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安全性的提升、剂型改变,注册路径等都可以成为创新点

博腾小分子事业部亚太市场单元负责人

执行总监 孟凡女士


孟总以自身的经历讲述她所见到的CNS新药研发之困2018年,孟女士遇到了一位想做脑卒中新药的客户,为帮助客户梳理推进,从市场调研开始甲方全程托管,之后陆续遇到药理申报、API稳定性研究、注册临床等诸多问题。在此期间,孟女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途径可循的无助所以孟总希望大家能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同盟,共同推动CNS领域的发展


▼▼精彩瞬间▼▼


 


在这个共襄盛举、合作共赢的新时代里,本届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是一场有内容,有价值,有收获,有温度的行业盛会!成功举办的意义非常大。

总结起来,CNS新药赛道,困难有而且很多,但希望也有,大家要坚定地走下去!CNS新药研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下午一点到晚上八点,与会嘉宾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抱怨“主办方安排的时间太短,他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没有讲!~~嘉宾们收获满满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再次对25位专家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CNS新药研发,狂飙起来!




附:中国62家CNS Biotech名单


整理|研发客(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Dona之后,我们分析了62家CNS公司 | 第一现场)


我们在冬天里欢聚,一起讲述春天的故事!——第二届中国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成功举办!


不惧百变病毒,研发新药有术!——第三届中国新药领袖闭门交流会成功举办!



走进药时代,共创新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